本文作者:admin

课外班太多家长该放吗

admin 5小时前 14:01:20 8
课外班太多家长该放吗摘要: 在城市霓虹灯下,无数孩子背着书包穿梭于补习班之间,像被齿轮咬合的钟表指针,精准而疲惫地运转。家长们的焦虑如同无形的绳索,将孩子的时间切割成碎片,每个周末都像被精心设计的战场,钢琴课...
在城市霓虹灯下,无数孩子背着书包穿梭于补习班之间,像被齿轮咬合的钟表指针,精准而疲惫地运转。家长们的焦虑如同无形的绳索,将孩子的时间切割成碎片,每个周末都像被精心设计的战场,钢琴课、编程班、英语角、奥数营……这些标签背后,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期待与恐惧?当孩子的眼睛在作业本和电子屏幕之间来回游移,当他们的笑声被练习曲和题海淹没,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这场无声的教育竞赛?

成年人总爱用“未来竞争激烈”来为过度安排辩护,却忽略了孩子本应拥有的天真烂漫。那些被填满的周末,是否真的在浇灌成长的土壤?当家长在朋友圈晒出孩子的获奖证书,是否意识到这些金色的纸片正在剥夺孩子探索世界的权利?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堆积知识的砝码,而在于点燃内心的火焰,可现在,火焰被冰冷的课程表浇灭,只剩下机械的重复与焦虑的循环。

心理学研究显示,过量的信息刺激会引发认知过载,就像给幼苗浇灌过多的水反而会烂根。当孩子被迫在多个学科间切换,他们的大脑就像被反复按压的弹簧,逐渐失去弹性。那些深夜里偷偷溜出教室的身影,那些躲在书包里藏起的漫画书,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被压抑的渴望。家长们的目光总是望向别人家的孩子,却未曾看见自己孩子眼中的星光正在熄灭。

教育的天平不应只向成绩倾斜,更需要为兴趣留出空间。当孩子能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,当他们能在阳光下奔跑而不是被锁在教室,成长的轨迹才会自然舒展。或许该让周末回归原本的模样,让孩子的笑声重新充满生活,让教育回归到培养独立思考与创造力的本质。毕竟,真正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变成精致的模具,而是让他们成为有温度的生命体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