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好好上学

admin 5小时前 03:28:09 4
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好好上学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这样的场景:家长焦虑地问孩子“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”,孩子却低头说“学这些有什么用”。其实,教育的意义远不止成绩单上的数字,它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,悄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这样的场景:家长焦虑地问孩子“为什么成绩总是上不去”,孩子却低头说“学这些有什么用”。其实,教育的意义远不止成绩单上的数字,它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,悄然塑造着孩子的人生轨迹。上周,我接待一位15岁女孩,她因为沉迷游戏成绩下滑,母亲气得摔了手机,女孩却说:“反正以后我也不会用到数学。”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真实案例——某小镇的男孩小杰,初中时因为逃课被老师约谈,他父亲在工地打工,母亲在菜市场卖菜,孩子以为“不上学也能打工赚钱”,结果18岁被工厂辞退,连最基本的机械操作都看不懂,只能在工地搬砖,每月工资比读职高的同学少一半。

教育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。有位单亲妈妈曾告诉我,女儿初中时成绩优异,但因为父母离异,长期处于情绪低落中。她发现女儿总把课本藏在枕头下,不是因为不想学,而是害怕考试时暴露自己的脆弱。这让我想起一个更触目惊心的案例:云南山区的阿芳,12岁因家庭变故辍学,18岁在县城打工时,因不会看合同被老板克扣工资,最终因欠下高利贷选择跳楼。教育给予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让孩子学会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思维。

学校是孩子建立人际关系的训练场。我曾辅导过一个案例,小林因为沉迷网络,高中时几乎没有朋友。他父亲是出租车司机,母亲是家庭主妇,孩子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。结果大学毕业后,他因缺乏沟通能力在面试中屡屡碰壁,甚至因为无法与同事协作被裁员。而另一个案例中的小雨,虽然成绩平平,但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培养了领导力,毕业后进入知名企业,现在已是部门主管。这些故事都在证明,校园生活塑造的社交能力,远比分数更重要。

教育是孩子寻找人生方向的指南针。有位父亲曾向我倾诉,儿子高中时总说“不想考大学”,他担心孩子会像自己一样混日子。但后来儿子在高考前夜突然说:“我明白了,原来上学是让自己有选择的权利。”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故事:深圳的陈浩,初中时成绩垫底,但因为班主任的一次谈话,他开始认真读书。如今他已是跨国公司的技术总监,而当年成绩优秀的同学,有的在工厂流水线上重复着枯燥的工作。教育给予的不仅是知识,更是让孩子看到人生的多种可能。

当孩子抱怨“学了也没用”,我们不妨问问自己:他是否在课堂上找到过兴趣?是否在同学间感受到过温暖?是否在考试失败后获得过成长?教育不是一条单行道,而是一片充满可能性的原野。那些看似枯燥的课本知识,其实是孩子未来应对生活的工具;那些反复强调的纪律要求,正在培养孩子面对挑战的勇气。就像我见过的很多案例,有的孩子因为坚持读书,最终在父母生病时承担起家庭责任;有的学生因为认真听课,发现自己的潜力远超想象。教育的意义,从来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,而是让孩子在成长中学会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