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朋友写作业老是不专心怎么办
去年冬天,我遇到一个叫小明的五年级男孩。他妈妈每天晚饭后都会在客厅布置学习角,却总发现孩子把作业本藏在枕头下。直到某天,小明突然说:"妈妈,我写作业的时候总看到手机屏幕在发光,就像有磁铁一样拉我过去。"这句话让我意识到,现代儿童的注意力早已被碎片化信息侵蚀。他们不是故意分心,而是大脑在本能地追逐更刺激的输入。
有些孩子像小红,总是把写作业变成"表演时刻"。每当家长靠近查看,她就会立刻调整坐姿、整理书包,仿佛在准备一场考试。这种行为背后是深深的不安全感——他们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,害怕被评价。就像我曾见过的一个七岁女孩,每次写作业前都要反复确认:"妈妈,我是不是要写三页?"直到她发现,妈妈其实更在意她写作业时的状态。
更让人无奈的是那些"完美主义型"的孩子。小强每次写数学题都要先检查三遍草稿纸,结果半小时过去了,题目还没动笔。这种拖延往往源于对错误的恐惧,就像我遇到的一个四年级男孩,他总说"我要把字写得像印刷体",却因此在作业本上画了整整三页的"完美字",最后连老师都看出了他的焦虑。
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,家长的反应往往决定问题的走向。有的家长会说"你怎么又分心",这种质问会让孩子把注意力从学习转移到自我否定上。我曾指导过一位妈妈,她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总是摆弄文具,于是不再直接干预,而是悄悄把文具盒换成只能装铅笔的透明盒子。当孩子发现无法继续摆弄时,注意力自然转向了作业本身。
教育专家建议,可以尝试把作业时间分成25分钟的"专注时段"。当孩子完成一个时段后,允许他们自由活动五分钟。这个方法在实践中效果显著,就像我见证的案例:一个总爱玩乐的三年级女孩,当她发现每完成25分钟就能获得"游戏时间"时,开始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节奏。但关键在于,家长要像导演一样,而不是监工,用温和的引导代替严厉的催促。
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就像我遇到的那些案例:有的孩子需要音乐陪伴,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说,有的孩子必须先画个计划表才肯动笔。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他们的节奏,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丈量。当家长放下"必须专心"的执念,学会观察和等待,往往能发现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。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更要理解,孩子的注意力就像小猫的尾巴,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安抚。与其强迫他们专注,不如创造一个既能满足他们探索欲望,又能保持学习连续性的环境。当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平衡,写作业就不再是令人头疼的任务,而成为他们主动选择的成长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