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特别好动的孩子要怎么教育他

admin 8小时前 17:00:00 3
特别好动的孩子要怎么教育他摘要: 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为“好动的孩子”焦虑。他们描述的情景总让我想起一个画面:孩子在课堂上像小马驹般坐不住,书包里藏着橡皮擦和小玩具,连吃饭时都忍不住在桌下蹦跳。这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经常遇到家长为“好动的孩子”焦虑。他们描述的情景总让我想起一个画面:孩子在课堂上像小马驹般坐不住,书包里藏着橡皮擦和小玩具,连吃饭时都忍不住在桌下蹦跳。这种看似无法静止的状态背后,往往藏着孩子独特的能量密码。

记得有位妈妈分享过这样的经历,她儿子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把书包甩到沙发上,把文具倒出来再重新排列,仿佛在完成某种仪式。当她试图纠正这种行为时,孩子却像被踩了尾巴的猫,越劝越闹。后来我们发现,孩子只是把课堂上无法释放的精力,通过这些小动作寻找出口。就像春天的柳絮总要飞舞,孩子的能量也需要合适的通道。

在幼儿园,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:孩子在午睡时突然坐起来,把整个床铺变成游乐场。有位老师告诉我,他们班有个孩子每次集体活动都像离弦的箭,但单独和他相处时,却能安静地拼出复杂的乐高结构。这让我意识到,好动的孩子并非不听话,而是在集体环境中需要更多互动和刺激。

家长们的困惑常常集中在如何让孩子"坐得住"。有位父亲描述,他儿子写作业时总要站起来转圈,导致作业本上画满了奇怪的图案。后来我们尝试把书桌变成"探险基地",在书本下垫上软垫,旁边放上小哑铃。当孩子把写作业当成锻炼身体的活动时,反而能专注四十分钟。

在家庭聚餐时,好动的孩子容易成为焦点。有位妈妈说,每次亲戚夸孩子"精力充沛",她都忍不住发愁。直到她把餐桌变成"故事剧场",让孩子用动作演绎童话情节,结果发现孩子在表演时特别投入。这说明孩子的好动本质是探索世界的本能,需要被转化为创造力。

面对这样的孩子,家长最需要调整的可能是自己的期待。有位妈妈曾说,她儿子在商场里跑得比谁都快,结果被保安拦住,她当场在商场里哭成一团。后来我们建议她把逛街变成"寻宝游戏",让孩子在寻找特定商品时保持专注。当家长把"好动"看作一种优势,而不是需要纠正的缺点,孩子的表现就会变得不同。

每个好动的孩子都像未被驯服的小马,需要找到合适的缰绳。有位父亲分享,他儿子在玩积木时特别专注,但其他时候总是坐立不安。他们一起制定了"能量管理表",在不同时间段安排不同的活动。当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奔跑,什么时候该静心,他的行为就变得有规律。

家长们的焦虑往往源于对"安静"的执着。有位妈妈曾苦恼,她女儿在图书馆里无法安静读书,但后来发现女儿在阅读时喜欢用手指在书页上画线。他们把阅读时间改为"故事速写",孩子反而能专注地完成整本书的插图。这说明孩子的表达方式需要被理解,而不是被强行改变。

面对好动的孩子,最重要的是建立"能量转化"的思维。有位老师告诉我,他们班有个孩子总在课间把教室变成游乐场,但当他被允许在操场自由活动时,上课时反而异常安静。这提醒我们,孩子的精力需要被合理引导,而不是压抑。

每个好动的孩子都像拥有超级能量的小太阳,他们的行为背后往往藏着独特的天赋。有位妈妈说,她儿子在超市里总是第一个发现特价商品,后来发现孩子有极强的观察力和记忆力。当家长学会欣赏这种特质,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充满惊喜的旅程。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孩子的能量出口,让他在奔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