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反映孩子在朗读时总是小声嘀咕,甚至躲在角落不敢开口。其实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像种一棵小树,需要耐心浇灌而非强行拔苗。第一招是创造"安全区",比如在客...
作为心理咨询师,郭利方老师常遇到家长反映孩子在朗读时总是小声嘀咕,甚至躲在角落不敢开口。其实朗读能力的培养就像种一棵小树,需要耐心浇灌而非强行拔苗。第一招是创造"安全区",比如在客厅铺上软垫,用毛绒玩具当听众,让孩子知道犯错是正常的。我曾遇到一个五年级男孩,每次朗读课文都会把书藏在背后,直到妈妈把客厅变成"故事城堡",他才敢放开声音。第二招是把朗读变成游戏,可以设计"声音探险",让孩子找找教室里哪些地方能让声音传得最远。有个四年级女孩总怕读错字,后来用"声音放大器"的游戏,她发现只要大声读就能让书架上的玩具都动起来。第三招是建立"成长档案",把孩子的朗读录音做成小视频,记录每次进步。我曾指导一位妈妈用手机录下孩子每天的朗读,三个月后孩子不仅声音洪亮,还主动要求给同学朗读。这些方法没有刻意的技巧,而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,让朗读变成充满期待的日常活动。当孩子发现声音能带来快乐和成就感时,自信自然就生长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