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三的孩子厌学怎么办

admin 2天前 ( 08-06 19:26 ) 7
初三的孩子厌学怎么办摘要: 初三的孩子厌学,往往让家长感到焦虑又无助。小明妈妈发现儿子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作业本上写满了“我再也不想上学了”,成绩却从班级前十掉到二十名开外。她开始怀疑是不是孩子沉迷...
初三的孩子厌学,往往让家长感到焦虑又无助。小明妈妈发现儿子每天放学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作业本上写满了“我再也不想上学了”,成绩却从班级前十掉到二十名开外。她开始怀疑是不是孩子沉迷游戏,可检查手机后,却发现孩子只是在刷短视频,眼神空洞地盯着屏幕,仿佛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。这种状态在初三学生中并不罕见,升学压力像一张无形的网,悄然困住了他们的脚步。

有的孩子把厌学当作逃避现实的盾牌。小红爸爸发现女儿总在课堂上睡觉,成绩下滑得让老师都感到意外。他以为是孩子懒惰,直到某天女儿红着眼眶说:“我连老师讲什么都不知道,可每次考试都像在和父母赌气。”原来,小红的父母总在饭桌上谈论“你要是考不上重点高中,就别想上大学”,这种话像一根刺,扎在孩子心里。当学习变成一种被威胁的体验,再努力的拼搏也会变成苦涩的煎熬。

有些家庭的期望成了孩子心中的枷锁。小刚妈妈每天催促儿子“再做一道题”,却从未问过“你累不累”。直到孩子突然把书包摔在地上,说:“你们只看分数,从没想过我是不是真的学不会。”这番话让妈妈愣住了,她这才意识到,自己把焦虑当成了动力,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崩溃。初三的学业压力本就如山,如果再加上父母的“逼迫式关怀”,孩子很容易在无声中放弃。

真正有效的改变,往往始于一次真诚的对话。小明爸爸不再追问“为什么不去上学”,而是默默把儿子房间的台灯换成暖光,又在晚饭后陪他散步。几天后,儿子突然说:“爸,我想聊聊数学题。”原来,他只是需要一个没有压力的倾听者。当父母放下“必须考好”的执念,孩子反而愿意敞开心扉,找到学习的意义。

有些孩子把厌学当成自我保护的机制。小红在班级里成绩垫底,同学们的嘲笑像针一样扎进心里。她开始逃课,不是因为不想学,而是因为害怕被看不起。老师发现后,并没有责备,而是悄悄在她课桌上放了一张纸条:“你比想象中更优秀。”后来,小红在日记里写道:“原来有人真的在乎我的感受,而不是只盯着分数。”这种被认可的温暖,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。

教育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理解。小刚的妈妈开始学着做孩子的朋友,不再用“你必须”开头,而是问“你觉得”。她发现孩子其实对历史很感兴趣,便陪他读《明朝那些事儿》,再把知识点融入日常对话。渐渐地,孩子开始主动整理错题,甚至在考试后说:“这次我比上次进步了。”当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,厌学的阴影就会慢慢消散。

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父母要学会在焦虑中等待。小明的爸爸不再逼着儿子熬夜刷题,而是调整作息,陪他一起做运动。当孩子在晨跑时说“今天感觉脑子清醒了”,他才明白,真正的学习动力来自健康的身体和轻松的心态。初三的时光短暂,但只要父母愿意蹲下来,用理解代替指责,用陪伴代替催促,孩子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