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admin

初中厌学正常吗

admin 13小时前 01:50:58 4
初中厌学正常吗摘要: 初中阶段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对学习的抗拒,这种现象在家长眼中可能显得焦虑甚至困惑。比如小林,原本是班级里的学霸,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,但初二那年突然开始逃课,作业本上画满涂鸦,甚至...
初中阶段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对学习的抗拒,这种现象在家长眼中可能显得焦虑甚至困惑。比如小林,原本是班级里的学霸,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十,但初二那年突然开始逃课,作业本上画满涂鸦,甚至在课堂上偷偷玩手机。他的妈妈发现后,先是责备他不努力,后来发现他其实偷偷在做短视频创作,只是因为觉得学校生活枯燥无趣。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,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厌学时,往往急于寻找“问题根源”,却忽略了青春期特有的心理变化。

有些孩子厌学并非源于懒惰,而是对自我价值的怀疑。小雨的爸爸是工程师,从小对女儿寄予厚望,每次考试都要求她必须进入班级前三名。但升入初中后,小雨的成绩逐渐下滑,她开始把课本撕碎,甚至在课堂上睡着。一次家长会上,老师发现小雨的书包里藏着一本厚厚的漫画书,才意识到她并非不努力,而是被“完美主义”压得喘不过气。这种案例让许多家长感到心痛——他们以为在为孩子铺路,却可能在无形中制造了枷锁。

同伴关系的微妙变化也会成为厌学的诱因。小凯的妈妈发现,儿子从初中开始频繁请假,理由总是“肚子疼”“头痛”。后来才知道,小凯因为被同学孤立,连最简单的课堂互动都感到恐惧。他曾经在日记里写道:“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像在问我的问题,我答不上来,他们就会笑我。”这种被“标签化”的痛苦,往往让孩子们选择逃避。而另一个案例中的小雅,则因为和闺蜜闹矛盾,把所有精力投入游戏世界,甚至在数学课上偷偷计算游戏充值金额,把学习当作“必须完成的任务”。

厌学情绪背后,常常藏着更深层的成长需求。小浩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,每天早出晚归,却总抱怨儿子“不争气”。直到某天,他发现儿子的书桌上摆着几本关于机械原理的书,还夹着一张写着“我想设计机器人”的纸条。原来小浩在偷偷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技术领域,只是缺乏表达的渠道。这种案例提醒我们,当孩子把学习当作“逃避兴趣”的方式时,或许需要重新审视他们的内心世界。

面对厌学现象,家长更需要的是观察而非指责。小美妈妈发现女儿总是躲在教室角落,便默默观察了一周,发现女儿其实是在为班级活动做准备。她没有直接询问,而是悄悄帮女儿整理了活动策划案,最终让女儿在舞台上绽放光彩。这种“看见”的智慧,远比“说教”更有力量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春天的花儿不一定同时开放,但只要给予适当的土壤和阳光,总会有属于自己的绽放时刻。

阅读
分享